中国合唱协会推出“美国合唱指挥协会(ACDA)期刊Choral Journal中文选译项目”
作者:中国合唱协会 时间:2020-06-28 点击:1075 评论:0
本报讯 中国合唱协会自2020年3月起推出“美国合唱指挥协会(ACDA)期刊——Choral Journal中文选译项目”。
活动中,中国合唱协会将利用公众号及网站平台刊登部分Choral Journal文章的中文版译文,供广大合唱人免费阅读。这将有助于我国合唱工作者及合唱爱好者拓宽艺术视野、丰富训练手段,通过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实现自身专业能力的不断提升,推动我国合唱事业更快发展。
承担此项目翻译工作的是上海音乐家协会合唱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华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师谭雅如。
谭雅如曾经在美国辛辛那提大学音乐学院学习并于2015年获得合唱指挥博士学位。在美学习期间,她成为ACDA会员并多次参加年会。随着对ACDA了解的深入,谭雅如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与参加年会同样令人受益匪浅的是协会期刊Choral Journal里刊发的文章。无论是在求学阶段还是回国后的实际工作过程中,都可以从中不断汲取养分,获得启发。把期刊中对我国合唱指挥有借鉴价值的文章翻译成中文,分享给国内的合唱工作者,尤其是基层合唱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向合唱教师们提供一些关于合唱训练手段、发展动态等方面的前沿信息。
ACDA执行总监Tim Sharp先生积极响应,表示这项工作在中国合唱协会的主持下进行,能够让期刊文章经过翻译后惠及中国的广大合唱工作者。
译文
“静音按钮”:无声排练的
“技”和“益”
作者:Jose “Peppie” Calvar
翻译:谭雅如
想象一场漫长的排练:假设在一个周末,你足够幸运地获得了一个12个小时加排时间的合唱团集训期。通过长时间的排练,团员之间的友谊得到了巩固,演唱能力得到了提升。漫长排练可能带来的益处不胜枚举,但是嗓音的疲劳也会带来诸多挑战。
设想一下这样的情形,合唱团员们正在准备一场漫长的周末演出,结果在最后几次排练的时候发觉自己的身体变得脆弱;或者,试想一下团员们带着最后几次排练的疲惫开始了危机四伏的演出,可能声音听上去还不错,但是脆弱的身体状态让舞台上的他们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中去;或者更糟糕的情况是,演出结束后你坐下来回看现场视频或者一些现场照片,这时你发现你眼中看到的情景跟你听到的声音状态并不匹配。
指挥在排练时可以运用“静音按钮”进行无声排练,此举有利于在节约合唱团员嗓音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听想(audiation)能力,并且对在演出过程中需呈现在观众视野中的其它各方面身体状态进行改善。这种排练方式老少皆宜,并且适用于各种水平的合唱团。童声合唱团的指挥们总是在寻找新奇的排练方式来保持孩子们的注意力;成人社区合唱团和教会合唱团通常每周都会进行一次漫长的排练,长时间的工作以及持续到很晚的排练时间往往导致一场排练的效率越来越低。“静音按钮”可以同时完成多项任务,实现“一箭多雕”的效果。
参与度
当合唱团员站立排练时使用“静音按钮”效果最佳。在无声排练过程中,除了不需要真实地唱出声音,合唱团员的其它行为跟实际演唱时的状态完全一致。他们既用嘴读词,也控制气息,并且像在真实演唱时一样地晃动身体。这样就非常像是把电视机调至静音状态,除了没有声音以外,所有的视觉效果和肢体状态都不受影响。“无声排练”可以持续几拍、几小节、甚至几句的时长。
实操方法
跟我长期合作的合唱团员们都很清楚我对“静音按钮”的操作方式,他们知道我会在排练过程中随时按下“静音按钮”。通常我会把左手举过头顶并且用手指对着合唱团员们点一下,就像在电视机的遥控器上按下静音键一样。在这个过程中,我右手的指挥图示始终保持,从而确保音乐节拍持续进行。“打开声音”与“关掉声音”所用的手势是一样的。在“静音”的过程中,指挥同样可以在运用双手进行指挥的同时对合唱团员们进行(除声音以外的)诸多其它表演元素的视觉监督,这些元素包括:
【肢体参与度以及面部表情】我们经常忘记合唱表演是一门视听艺术。合唱团员和指挥们往往会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以往普遍关注的、基本音乐能力的提高和展示上面,却忘记运用多元的视觉效果同我们的观众进行交流。关于视觉效果,我们对于合唱团演出服装的选择只是关注和处理这类问题的第一步。通常,一支善于运用肢体语言¹同观众进行交流的合唱团会获得更好的演出效果,一支善于运用眼神表达音乐情感并同观众进行眼神交流的合唱团更有可能完成更高质量的演出。按下“静音按钮”后,指挥以及合唱团员们得以将精力完全集中于包括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在内的非演唱环节,发现并纠正其中的问题,同时避免加重发声器官的负担。在排练一部充满动感和能量的作品时,很有可能出现合唱团的声音很好,但是肢体参与度以及面部表情与音乐特点不匹配的情况,无声排练特别有助于解决这类问题。
让我们试想一下,以Barbara W. Baker改编的The Storm Is Passing Over²这首作品为例,我们的面部表情应该充分表现作品所要传递的喜悦与希望,但是有太多的合唱团在完成这类作品的时候尽管声音充满活力,但是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更像是在表现庄严肃穆的圣歌。在排练的最后时段,运用“静音按钮”让我们可以聚焦、处理表情/肢体语言与音乐内涵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对以上各要素的表达进行再平衡。
“静音按钮”同样能够使合唱团员作为个体与其他团员之间的交流方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在排练中增加动作和表情会使团员产生一种无助感,尤其当团员感到自己的动作与同伴或音乐格格不入的时候。而演出所带来的紧张感又会进一步加重这种无助感。因此,把对肢体动作的运用作为排练活动的常规组成部分(就像其它一切有助于实现高质量合唱演唱的必要环节一样)是至关重要的。“静音按钮”有助于将表演中的肢体参与环节抽离出来进行专门训练,鼓励合唱团员在无声排练过程中相互交流将有助于确保整个团队在作品表达时的统一性,同时可以缓解一些团员在被要求带着肢体动作演唱时可能会遭遇的无助感。
无声排练对于带有拍手、跺脚或者其它身体打击形式的作品同样益处多多。去掉演唱和伴奏,只练习肢体动作,这有助于提高此类动作的节奏准确性。当然,合唱团员仍然要在无声排练的过程中做出歌词的口型。这种方式适用于诸如Dan Davison的Ritmo³这类作品。
【眼神交流】随着学习过程的深入,合唱团进入“自动驾驶”状态的可能性开始增加。换句话说,有时候部分合唱团员会在演唱过程中伴随着“驾轻就熟”和“自信满满”而脱离指挥的掌控,这样团员们在排练时就无法觉察到指挥手势的细微变化并且用歌声做出迅速回应。“静音按钮”切断了合唱团员之间的听觉连接,要求他们在对音乐进行听想(audiate)的同时,增加与指挥之间的眼神交流和精神沟通。要注意:如果合唱团员在一开始并没有专注地看着指挥,“静音按钮”是无效的。让团员心中关于“指挥什么时候会按下静音按钮”这个问题的悬念始终保持,这有助于确保团员们始终保持注意力集中。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在认真看指挥的同时进行静音演唱是所有团员在学习无声排练技术过程中应该共同承担的责任。
【元音口型的统一】例如,当合唱团排练齐唱段落时,指挥和团员们都可以通过互相观察团队成员的口型来进行元音咬字的调整与统一。这对于赞成“统一的元音口型造就统一的声音”这一观点的指挥和合唱团员来说很有帮助。
【词尾辅音的释放】当团员们发出的词尾摩擦音或爆破音不整齐时,可以使用“静音按钮”对这类辅音进行单独练习。指挥可以要求合唱团无声演唱词尾之前的部分乐句,随后放声发出词尾的辅音。
【节奏/节拍的精确】要求合唱团员无声演唱起始音,指挥能够从视觉上识别出可能跟不上节奏的团员。把这一手段用于在分声部站位队形下排练赋格等复调织体段落时效果特别好。指挥可以很容易地辨别出节拍不准确的团员并且加以纠正,团员往往会觉得这类练习很有趣并乐于接受这样的排练方式。
【分句及歌词重音】合唱团员们用身体的起伏伴随和带动乐句的走向,用声音和身体同时完成重读音节的表达,这两种方式都有助于向观众奉献更有表现力的音乐。“静音按钮”有利于实现音乐走向与肢体律动的融合协调,并且在团员之间建立相对统一的肢体动作幅度。
【听想】“静音按钮”能够帮助指挥确认合唱团员是否已将音乐内化于心,从而保证整个团队对于作品的和声及旋律均形成正确的理解和统一的认识。在排练过程中的某一遍演唱时,合唱团可放声开始随后静音,也可以把起始音提供给合唱团后进行无声演唱。几拍或者几小节之后,要求合唱团放声演唱,同时确认团员们对于音高是否具备良好的内心听觉。如果一个合唱团有能力在排练全程随时进行“放声”与“静音”模式交替切换而不会因静音而影响音准和节奏的精确性,那就说明他们的演出已准备就绪。以Michael Haydn的作品Tenebrae factae sunt4为例,指挥可以选择以静音模式开始演唱,但是将每句的最后一个音放声演唱。或者,在排练诸如Anton Bruckner的Locus Iste这样的作品时,指挥可以要求合唱团以放声模式开始,以此保证起始和弦的音准;随后将第一句静音,第一次全体休止后再次放声演唱,以此来验证音准。如果放声演唱时的音准是正确的,那么就说明团员在静音演唱时做到了准确地听想。与此同时,指挥依然要兼顾团队成员元音口型的统一,确保团员做到结合肢体律动的(无声)演唱。
【有伴奏作品的训练】使用“静音按钮”同样有助于有伴奏合唱作品的训练。如果在要求伴奏声部静音的前提下保持合唱团放声演唱,便基本相当于进行无伴奏合唱训练。反之,如果在合唱团静音的同时将伴奏放声弹出,则有助于听想以及肢体动作的训练。而当合唱团和伴奏声部双双静音时,则意味着在改善听想能力、节奏感和眼神交流的基础上增加一个训练/感受维度。
“静音按钮”作为一种排练工具,对于指挥和合唱团来说均大有裨益,能够实现“一举多得”的排练效果,但是要注意:在排练初期使用“静音按钮”可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另外,按下“静音按钮”后,在听觉刺激缺席的情况下,要求指挥具备对合唱团进行视觉评估的能力。因此,指挥应该在对乐谱烂熟于心的同时具备扎实的听想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在无声排练中对合唱团进行有效的掌控和评估。
(原文发表于Choral Journal2018年9月刊)